古典书法秘诀——(sosola 答疑摘录)【转自天涯社区】
发起人:DengTuZi  回复数:53  浏览数:18745  最后更新:2013/5/9 12:01:06 by laowei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2/11/18 10:58:17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东方文化消沉日久,书法作为其中一脉,也不能幸免。 在下对于笔法也只是略有探索,绝不敢自称登堂入室,只是不肯与俗书同流合污而已。
  古典书学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工具,一个是技巧。工具很重要,但技巧更根本。
  我们接着上次的谈掌心发力问题。这的确是个听起来很怪的说法,因为掌心与毛笔根本不接触,何来发力一说?
  原理大致是这样的:执笔手指要实,目的就是要使整个手掌形成整劲,初学千万不要用手指来挑剔笔杆。掌心要虚,这样手背形成拱形, 不仅有利于使力作用于指尖,而且运转灵活。手腕动作虽然多,但是不够细腻。仔细按照古人的字迹体会,发现很多运转是以掌心为圆心来进行的。掌心发出的力同过手指拨动笔杆,笔杆会产生快速运动形成果断的笔迹。
  掌心包括手心和手背中间牵涉的一组肌肉群,并不是掌心有个丹田之类的东西,但动作对了掌心的确会发热。我们平常很少运用到这些部位(用筷子夹光滑的食物时会用到),因此需要大量锻炼才能熟悉。如果熟悉之后,会意识到它的发力不仅灵活,而且快速有力。举个比喻来说明的话,那么用手腕发力相当于杠杆力,掌心发力相当于液压力,行后者程可以很短但发力却非常充分。行程短对于写字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方寸之间的闪转腾挪方向变化很大,如果发力行程过长的话那么笔画间气息就不会流畅。
  所谓笔力,就是用掌心带动手腕发力的充分程度。现代人写字要么慢吞吞,要么匆匆忙忙,古人写字一下就是一下,每一下都发力,每次发力都充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结字的平衡和优美等等。古代有独到审美见解的人,具备笔力后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结字风格,然后就卓然成家了。而普通人呢,即便有了笔力也往往沿袭流行的结字风格。当代的问题是,还没有学会发力,就开始追求自己的结字风格,基本上产生的作品都是沙上积塔,经不住时间考验。
  笔力的提升,没啥好说的,狂练吧。一边练还要一边揣摩,单个笔画怎么发力?偏旁是怎样的发力组合?一个字中有几个发力点?发力前的蓄势是怎么形成的?……

2012/11/18 10:58:46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集中回复深灰色兄的帖子:
  1、 你的圣教临的的确不错了,笔法和结字都有几分功夫。但圣教临多了,容易有个后遗症,我前面也说过。它的结字太完美,容易使临习者不知不觉去求形似。建议参考一下半截碑,半截碑的结字不如圣教,但用笔痕迹更清楚。
  2、 发力的部位不在小臂或者大臂,如果胳膊累,一般是动作错误所致。当然初学未免从大字入手,但如果要深入精微,恐怕小字是难免一关。元以前书家很少写大字,无妨其艺术成就。当然目前审美倾向于巨制,这个风尚是一时难免的。但我认为三公分左右的小字,是真正练功夫的地方,是基础。
  3、 看视频当然是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最好把视频跟最终作品对照一下,那就更直观了。所以亲眼看明白人挥毫,是个难得的学习经历。另外如有机会,看看古人真迹,感受也会很深,跟看印刷品完全不同。
  4、 至于学习隶书能否增加笔力?这个我说不好。因为碑刻隶书的写法跟汉简写法差别很大,再说各人对笔力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个人认为笔力主要来源于固定发力动作的重复,也就是单字、单个偏旁、单个连接甚至单个笔画的重复练习。我在无法进步的时候,就去重新练习横竖的写法,往往会有收获。古人学习书法,很少有通篇临的情况,一般是单字写多遍,这个在汉简和敦煌残卷中都可以看到。

2012/11/18 10:59:00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玉龙兄写得蛮好,已经注意到起笔的动作了。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古人的草书,会发现他们是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来写的,跟当前人一溜跟斗地写草书不同。
  蓝千色临的兰亭也不错,意识到了无往不复的用笔原则,不过好像所用毛笔有点太硬影响了点画之间的连贯性。
  呆呆兄弟柳体结字点画都有点样子了,下一步可以再写果断点试试看。
  李璞兄的结字工稳,点画也算娴熟,但用羊毫长锋写字,总是不利索。
  我前面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咱们不能不用宣纸写字吗?
  
  =========================================================
  就书法的基础元素而言,现代人看到的大多是各种形态的线条,而古人看到的是各种点画。两者的不同在于,线条是以视觉为中心的形状,而点画是以感觉为中心的动作。在两种视野之下,现代人追求造型的夸张对比,而古人追求动作的精致劲健。由此而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当代作品第一印象很有冲击力但多是不耐看,古代作品貌不惊人但越看越有味道。
  当代作品不必多说了,关键是古代作品的这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如果点画质量取决于动作的话,那么何种动作有利于点画质量的形成?
  董其昌透露了一点:“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放纵不谈,只谈攒捉。攒,其实应该是躜,马跃起的样子,非常有冲击力;捉,就是急刹车。其实董其昌所说的放纵,就是躜;他所说的攒捉,就是捉。有位武学泰斗吃饭的时候跟我们提到,很多车祸之所以死人不是因为车的惯性,而是刹车时产生的瞬间张力。至于车祸人怎么死的我不敢确定,但他所说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当发出去的力瞬间凝住的那一刹那,内部会蕴含非同寻常的力量。
  躜就是发力,而捉就是把发出去的力瞬间凝住。在刹那提速并凝住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高质量线条。如果把各各躜捉动作连贯起来,那就是奇异而优美的结字。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现在的基础是,能否把单个笔画的躜捉表达清楚。
  人天生并没有这种功能,因此需要训练。不是训练我们对于书法线条的记忆或者近似,而是训练我们手部肌肉对于猝然发力和打住的力度及准确度。欧阳询的行书挺适合做这个训练所用,譬如《张翰》、《千字文》等。

2012/11/18 10:59:19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Yujialing兄问如何免俗,其实比较难,因为俗有很多档次。当前常见的俗,是不知笔法,一味求空间布置。如果能稍通笔法,那么有可能俗在不知变化。只有到了高段,才会因为胸无气象而作品有不堪回味之俗。
  《千字文》,如果学楷书或者草书,就用智永千字文,如果喜欢欧体就用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具体作品,请原谅不一一点评了,基本原则可参见本贴前面的叙述。
  ciqliwei 兄所引文句,值得思考,多谢!
  还有几位仁兄谈到初学欧柳的问题,建议不妨从北朝墓志入手一试。
Yujialing兄问如何免俗,其实比较难,因为俗有很多档次。当前常见的俗,是不知笔法,一味求空间布置。如果能稍通笔法,那么有可能俗在不知变化。只有到了高段,才会因为胸无气象而作品有不堪回味之俗。
  《千字文》,如果学楷书或者草书,就用智永千字文,如果喜欢欧体就用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具体作品,请原谅不一一点评了,基本原则可参见本贴前面的叙述。
  ciqliwei 兄所引文句,值得思考,多谢!
  还有几位仁兄谈到初学欧柳的问题,建议不妨从北朝墓志入手一试。

2012/11/18 10:59:35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楼兰西写得不错,有才气,但书谱最好别临,不妨换成《半截碑》。只是工具不太对头:毛笔大概是尼龙的,所以无法表现细腻的笔触;所用的纸张,好像是机制毛边,改换成手工的试试看。现在有些不法商人,拿机器的当手工来卖,良心大大的坏了。检查方法:但凡是有一面光洁的,就是机制。
  
  钓鱼的苍蝇所提的问题我也在想:有没有适合小朋友的训练方法?很多家长是为了磨性子让孩子写字,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是看到很多老师、教材误人子弟,实在是让人着急,但也没办法,谬说一旦形成要改变也不容易。至于毛笔书法同硬笔书法的关系,我觉得两者之间没有互相裨益的功能,完全是两种东西。







  
  梦里思乡写得中规中矩,行书风神颇似王文治,比楷书写得好。其实如果是成人的话,未必从楷书入手,因为不小心会把自己手写僵了。
  Blending兄说到赵体好学不好学的问题,其实在四大楷书里面赵体不算特别难学的。总体而言元代的东西比较古典,可以学。但是写赵体也要注意,速度不可少,不能写得太慢。


  


  温情的小火炕的字,是受了常见错误观念的误导,单个笔画要笔锋转来转去好几次才完成。其实古人不是这样写字的,不知道哪位高人想起了这种“笔法”,实在是误人不浅。为什么说要看古人墨迹,就是要明白古人运笔,其实非常直截了当,哪有这么多绕来绕去的东西。从墨迹入手,但是小心《大字阴符经》或者《自书告身》这种东西,它们的笔法太花哨。最可靠的办法是用敦煌写经里面的字放大到三公分左右当楷本,因为那是古人的日常书写状态。




2012/11/18 10:59:51
DengTuZ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34
注册时间:2011/8/19
感谢天涯诸位道友的支持,没想到本话题会引起如此多关注,感激之余惶惑不安。
  因为天涯论坛修改文章不方便,而且帖子太长前后翻阅不便,很多前面提到的话题不得不再三重复,因此表述凌乱无序。
  现将本话题搬迁别处,麻烦诸位道友移步至:
  网站:
www.sutrarts.com
  博客:blog.sina.com.cn/gudianshufa
  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到古典书法的研讨中来
  再次致谢!
  本帖结束

2012/11/20 16:34:09
xian369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63
注册时间:2012/1/6
天啊,头都大了

2012/11/24 0:44:10
YiPinDuanFan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7
注册时间:2012/11/24
图文并茂,观点鲜明,值得借鉴

2013/5/9 12:01:07
laowe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78
注册时间:2011/8/30
收藏,有时间慢慢学习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2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