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蒙,又名孟庆芾,是亚圣孟子第七十三代嫡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孔子学会理事、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历任长城画院院长、天津美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2009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艺60周年荣誉奖。 孟蒙教授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国内外报刊、杂志都有其作品发表,他在书画中融入生活的感受,追随时代的审美步伐,开辟了自己的艺术天地。 2011年4月30日,83岁高龄的孟蒙老先生回到了家乡,在济宁市博物馆举行从艺六十年书画回乡汇报展,此次展出作品120幅,是孟蒙先生书画作品中的精品,也是孟蒙先生所有画展中最完整的一次。 孟蒙老先生1928年出生于天津市,其六十三代先祖孟贞仁,系亚圣孟子奉祀官,袭承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世居孟府。孟贞仁生八子,孟蒙是其六子孟尚瑾之后。 孟蒙天资聪颖,才华超众,从小便被称为“神童”。其父孟宪周,精通四书五经,笃信孟子处事哲学。幼年的孟蒙,便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4岁能读《四书》、《五经》;6岁能背《唐诗三百首》;7岁能讲《三曹诗选》;8岁即会作诗答对,用《四书》、《五经》的句子作谜猜字;联语、对语等张口而来;五言、七言律诗出口成章。 孟蒙幼年,不但喜作诗,更喜作画。10岁的孟蒙写画紫藤,敢用大泼墨画法。几棵重墨的紫藤老干,看上去象龙蛇飞舞,生机盎然。此画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轰动。有人根据其貌酷似孟子遗像的特点,在画上题词,赞曰:“貌似先祖,神有遗风,少年聪慧,大器早成。” 孟蒙幼承庭训,濡染翰墨。50年代,他幸运地拜在李苦禅大师的夫人、著名女画家凌成竹教授门下学习中国画,凌成竹师承齐白石,擅长画大写意花鸟。60年代,孟蒙成为当代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入室弟子。李苦禅先生也是齐白石的学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 孟蒙先生本着转益多师为我师,外师造化,中得新源,潜心扬州余烈、西冷遗风,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细化的笔法,集修养、激情、艺技为一体进行创作。其作品简约、雄强、苍朴、浑厚,色彩艳丽而不俗。在深厚传统技法上,更具有时代生活节奏变化,以书入画,达到了“书有画意,画有书气”。孟蒙先生笔下的一枝一叶、一花一鸟,体现了致广大,尽精微,极尽和谐的儒家美学思想,既有阳刚之气,亦不失阴柔之美。 孟蒙先生曾出访过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在澳大利亚的阿特雷德市展出时受到省长等官员接见,作品被当地博物馆收藏,他还曾先后六次在香港举办画展。 生活中的孟老是个乐天派。动荡年代,由于出身的问题,他被迫放下画笔,拿起了锄头。许多知识分子受不了的苦,他可以。身体从此结实了,皮肤从此变黑了,不变的是孟老乐观的心态、是他对绘画的热爱。多年之后,有人问他当年是如何熬过来的,孟老哈哈一笑——“那些苦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就权当是锻炼身体了!相比而言,痛苦的是不能画画,不让我画我就“思考”,思考我的画。回头看看,没有那些年,也许就没有我今天这样好的身体,也不容易有我现在的画了。” 1993年,孟蒙先生在香港第一次开画展即引起轰动。他的画运用当时香港最流行的黑、白、红三色,既充满现代气息,又不失国画的缥缈,一举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作为孟子的嫡孙、作为在香港开办画展较早的大陆画家,孟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 传统的中国画家必是书法家,因为绘画用的是书法的笔法,吴昌硕以大篆狂草入画,满纸烟云,潇洒雄健,齐白石善用楷书,笔下花鸟虫鱼质朴沉雄,大巧若拙,李苦禅大师是以草法入笔。孟蒙与他们不同,他用水墨积淀的方法来作画,后来用墨色重叠的技法来作画,即以笔运色,以色带墨,再后来用焦墨来作画,用黑、白、灰现体现作品,色彩浓郁,给人一种很亮、很旺、向上的感觉,所以后期的孟蒙摆脱了李苦禅的影子,化出了自己的特色。 孟蒙由于家学渊博,他四五岁就开始拿毛笔习字,十五岁就可以为人代笔。孟蒙习字从二王入手,临习怀素、张旭、米芾、董其昌、赵孟瞓等大家的字帖,早年书风写得很流美。中年以后弃帖从碑,追求沉雄豪放,秦汉碑刻的雄强和不拘成法,对他的书法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孟蒙善各种书体,以大字行草最能展现他豪雄的书格。 孟蒙书画兼备,学李苦禅的画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在写意上,孟蒙却摆脱了前者的束缚,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他将西方画艺揉入自己的作品。由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孟蒙的画粗犷大气,“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在作画时,他用大拙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生活美,来直抒胸臆,大拙即是大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