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I4.1数码打样实战测试[转]
发起人:laowei  回复数:9  浏览数:10194  最后更新:2011/11/9 11:16:42 by BOSS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1/9/3 12:42:57
laowe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78
注册时间:2011/8/30
EFI4.1数码打样实战测试[转]
一、测试项目:EFI软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作为打样软件的实用性

二、测试硬件、软件、墨水、纸张、打印分辨率以及环境因素
  1.硬件设备:EPSON4800打印机、爱色丽分光光度计EYEONE PRO
  2.测试软件:EFI4.1 、ColorThink Pro3.0.1b23
  3.测试墨水:EPSON k3颜料墨水
  4.线性化文件、曲线
  SP4800HT_720x720_080910_093631.epl
  SP4800HT_720x720_080910_093631.ICC
  5.测试纸张:190克绒面数码打样纸
  6.打印分辨率:720x720dpi
  7.环境:室温二十度、湿度70%

三、测试过程:
  (一) 创建基础线性化
  (二) 创建打印介质概览文件
  (三) 优化概览文件的生成
  (四) 色域查看及打样
通过这部分生成的文件和数据来判断EFI软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作为打样软件的实用性


(一) 线性化文件的生成:
  1. 单通道墨量打印以及测量后高级查看







小结:
  把单通道墨量调大(不一定要最大,根据模拟的目标来定)的原因在于墨水在承印物能表现的最大饱和度当然这也是影响色域及曲线灰平衡的关键,在这里选择了ISOcoated_v2_eci.ICC作为参考概览文件,这一块的调整有两种方案:1.一种是选择择参考概览文件调整;2.另一种是不选择参考概览文件直接调整单通道,这个要根据LAB数据来调整,后面软件功能调整的时候会详细介绍这部分。

  2.线性化文件打印以及测量后高级查看

小结:标准墨起点越早,突出显示区域打印大量点时,输出的颗粒感越强;起点越晚突出显示区域的淡墨水就越多,颜色看起来更为平滑。德国应用的TVI值是40%,美国及太平洋地区应用的TVI是50%。点增益相当于调整墨水的网点扩大率。线性化的意义在于优化单通道墨量,使之以最少的墨水表现出最大的饱和。

  3.总墨量打印及查看:





小结:
  关键是看是否流墨、堆墨:如果使用的纸张较差可以从背面的渗透情况来判断;白色的细线是来检测墨水的渗透情况,渗透较明显就会把白色的细线淹没,选中的细线要清晰可见即可。总墨量放在线性化的第三步是一次科学的改正,而且理性的给出了设备测量选项、目测TL以及数值TL定义选项。为什么EFI3.18的曲线没有EFI4.0做的曲线色域大这就是关键。如果一开始就把总墨量限制了,那么要想曲线色域做大就困难了。

  4.质量控制打印及高级查看:





  小结:这一步的高级里面反应了整个线性化的流程就数据监控。

(二)、创建打印介质概览文件:





小结:
  选择相匹配的线性化EPL文件再确定概览图表即可点击打印

(三)、优化概览文件:确定好测量设备及优化图表,然后选择EPL文件和要参考的概览文件。
优化方法有三种1.优化打印介质概览文件(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打印的图像有所偏离,这时候就可以优化打印介质概览文件重新生成ICC,也用于远程硬打样)2.创建新的LAB校正概览文件(就是选择模拟目标来创建新的3CC优化概览文件)3.优化现有的LAB校正概览文件(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优化一次3CC文件)





小总:
  EFI优化概率文件这部分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可选择性也比较大,对远程硬打样意义重大

(五) 色域查看:









小总:
  EEI做为数码打样软件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从最开始的BESTCOLOT到现在的EFI4.1用过此软件的人都知道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包括现在EFI4.1新增加的RGB模式可以看出,本人觉得最好的地方是每测量一张图表就会生成一个IT8的数据文本,在编辑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而且做远程硬打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具体在哪方面后面跟其他软件PK就清楚了。

下面是模拟ISOcoated_v2_eci.ICC打样的图像及数据查看:





RGB=到RGB=6的阶梯都清晰可见,L=0到L=3阶梯 a、b值为0








总结:

  EFI4.1还有另三个模块1.Color Verifier(相当于QC系统)2.Color Editor(颜色编辑器,专色部分就可以在此编辑)3.Dot Creator(制作半色调网屏曲线就在此设置)关于EFI功能设置这部分会在软件PK当中详细介绍到。



2011/9/3 12:53:03
SCGL2011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48
注册时间:2011/8/20
很专业的文章,学习了

2011/9/16 14:38:04
QGTD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09
注册时间:2011/6/11
文章还不错,不过还是不够详尽。例如在“墨水限值”设置中,C、M、Y、K的值是根据模拟的目标ICC,由EFI程序自动计算出来的,而这个值并不总是合理的,可能导致在后面的第5步校准中出现问题,例如CMY三色混叠的灰阶就会受到墨水限值数值的影响而不能通过一次校准达到较好的灰度平衡,而这个结果应该在第4步的“总墨量限值”时就应该显露端倪了,在墨水限值这一环节,通常需要反复几次试用不同的数值组合来提高后续校准的质量。不管怎样,在线性化校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人为干预,不要完全依赖程序的自动计算,至少在不同的介质上得以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出入,如果线性做不好,那么后面的其它环节等于白做。此文虽然提到了点增益,但并未解释点增益参数对后续校准过程的影响,因此全文仍不够详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环节恰恰可能左右一次校准流程的成败。很多人往往是跟着程序的提示和自动计算的结果来完成校准流程,这正是那些校准结束后出现各种难以解释的现象的问题所在,很多内行并不愿提及过程控制的细节,因为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面对同行提出的问题时,一般只归结为“线性不好”或“重做一遍线性看看”,对于出现问题的人来说,仍是一头雾水,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们每次进行校准时都是在碰运气,而EFI的一个完整校准流程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结束后发现效果不理想,这几个小时就等于白费了。

2011/9/17 10:56:34
laowe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78
注册时间:2011/8/30
用过efi,感觉太繁琐不是很好控制,与GMG相比,就像monaco与profilemaker相比一样。

楼上老大似乎很有心得啊,有时间搞套教程吧。

2011/9/24 1:53:13
QGTD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09
注册时间:2011/6/11
laowei:
用过efi,感觉太繁琐不是很好控制,与GMG相比,就像monaco与profilemaker相比一样。

楼上老大似乎很有心得啊,有时间搞套教程吧。



呵呵~~,搞这个教程,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啊!其实我已经把基本要点都说了,注意上述的细节调整,反复试几次就能找到规律了。

2011/9/27 14:04:45
kan1937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6
注册时间:2011/9/24
眼晕,头大,不懂

2011/10/9 10:29:13
laowei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78
注册时间:2011/8/30
终于试了试,确实有很大改善,看来对细微处的控制太重要了! 不过也太费时间了

2011/10/23 8:22:44
mk1968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2
注册时间:2011/10/20
天书~~~~~

2011/10/23 8:41:43
K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45
注册时间:2011/8/22
无限景仰,原来如此繁复!

2011/11/9 11:12:19
BOSS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23
注册时间:2011/11/9
佩服!不过看不懂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