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本帖无款印,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欧阳询官历隋唐,世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 自北宋以来,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就已经闻名于世了。它首先被潘师旦摹刻入《绛帖》,历代多有翻刻,流传既久,拓本分布又广,所起的影响就越发深远。 欧阳询的书法,承继王右军父子的衣钵而有所发展,成为初唐享名最盛的大书法家,甚至名声远播国外。尽管出自王氏父子,却有它本身的特点,历代的评论家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许,可以说美不胜收。 《书法钩元》说:“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又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北宋大书家米芾说:“庄若对越,俊若跳踯。”而元人赵孟頫却以为“欧阳询所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他对米氏的称许,觉得“似未知其神奇”。黄庭坚的赞赏比较实际,不用各种难于捉摸的形容词,专摆事实,可谓别开生面。他说:“唐彦猷得欧阳询所书数行,精思学之,彦猷遂以书名天下。”总之,一千多年来,凡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未有不从各个方面去称道欧阳询书法成就的。 《仲尼梦奠帖》墨迹,过去能够见到它的人,想必不会很多,庋藏在南宋内府时,固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得见的。就是收藏在私家如贾似道诸人处, 也未必很多人都能见到。这件墨迹的流传,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南宋末年周密的《云烟过眼录》,他不仅认为《仲尼梦奠帖》是真而精的墨迹,还说出了它流传的来龙去脉:原为“勤有堂”故物,后归陈德翁,再后经存甫其人携出,售与周公谨(密)的友人叶森。宋末到元初之际,此帖由叶家流入杨中斋手,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十月,金城郭天锡购自杨中斋家,次年二月九日重新装裱后长题,认为传世的欧阳询行书,以此帖为第一。 当今传世的欧书墨迹,仅存的四件是:《卜商帖》、《张翰帖》、《行书千字文》和《仲尼梦奠帖》。这四件都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